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学校常规管理的“常”与“新”

来源:教学与管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何将常规管理做得不平常”大家谈之二 学校常规管理的“常”与“新” 学校常规管理既是一个老命题,又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和实践的新课题。说它是老命题,是因为人类自从有
“如何将常规管理做得不平常”大家谈之二
学校常规管理的“常”与“新”

学校常规管理既是一个老命题,又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和实践的新课题。说它是老命题,是因为人类自从有了学校这样的社会组织,就存在常规管理问题;说它是新课题,是因为虽然我们都能认识到常规管理的重要性,但对其内在的专业特性的认识还很不够,在实践上的科学性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李瑾瑜

常规管理的价值在于“常”,问题也来自于“常”

常规管理,是相对于创新管理而言的一种管理类型和模式。从语义解释的角度看,“常”字的含义为通常、普遍和习惯;“规”字则含有规律、规矩之意。所以,“常规”一词,是指日常、惯常、通常奉行的准则、规则和法则,也可以把常规理解为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在习惯上认同并普遍、经常遵守执行的,或法令条文上规定的政策、制度、规则、程序的总和。基于这样的理解,学校的常规也就是指正常状态下,学校依据教育规律和法规要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工作准则和行为规范,这些准则和规范是从大量的反复出现的学校日常管理实践中,按其各自内在规律制定出来的,是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那么,学校常规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依据最基本的准则、规则和法则而日常维持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和运作的管理活动与管理过程。

常言道: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作为社会的专门教育机构,它的运转和运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常规管理也就包含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诸如学校行政的常规管理、教职工的常规管理、学生的常规管理、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校园的常规管理、后勤服务的常规管理、财务及资产的常规管理等等。也就是说,学校每天大量反复出现的多方面、多层面的日常事务,都要基于有效的常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常规管理的价值就在于一个“常”字,正是借助日常、经常、平常、惯常的规范管理,确保了学校正常、健康地运行,维持了学校的存在与发展的基本秩序与形态。因此,常规管理是学校最基本的管理、最基础的管理和最基准的管理。常规管理也就成为衡量学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如果常规管理跟不上,或者在常规管理中顾此失彼、漏洞百出,不仅学校的正常运行会受到影响,而且其他的创新性管理也无从谈起。现实中许多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就是由于常规管理不完善、不科学所导致的。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正是因为学校常规管理之“常”,许多时候学校管理中的问题也出在这个“常”字上。由于常规管理的日常、平常、惯常这样的内在特性,学校成员对常规管理因为“常”而变得过于熟悉和习惯,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庄子所言的“鱼不知水”的现象。因为常规之“常”,现实中会出现习以为常、理所应当的流于形式的例行工作;因为常规之“常”,现实中也会出现盲目服从、被动应付甚至机械顺从而不加任何思索的现象;因为常规之“常”,现实中还会出现不问其理,不明其果甚至视而不见、久而不变的问题。在许许多多的“常”态上,学校并不缺乏准则、规则和法则,也不缺乏完备的过程、步骤与方法,只是因为这些对常规之“常”的心态、思维和行为,而使得学校的许多工作偏离其本义,进而在管理上常常出现“错了向、偏了道、走了样”的现象。正因为如此,学校常规管理要时时注意把握“常规”的本质。

制度“成册”“上墙”,不代表管理入心

《南昌晚报》2013年8月8日有一则报道,合肥市庐阳区法院立案执行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法院判决子女五人要定期履行看望母亲的义务,结果子女虽然同意“回家看看”,却只在门口“看看”,连门都不进。这样“门口探母”式的滑稽,表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制度如果离开人心,只能流于形式、有名无实,最后化为乌有。同样的道理,学校常规管理虽然具有应然的巨大价值,但如果仅仅沦为外控型的制度形式而脱离管理目标主体的内在需求,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文章来源:《教学与管理》 网址: http://www.jxyglzzs.cn/zonghexinwen/2020/0811/420.html



上一篇:【住培点滴】 充分发挥教学主任在专业基地建设
下一篇:又一家品牌社会办医成为教学医院!